都說去過廈門,才知道它有多美,而廈門僅是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。自2016年6月被確立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,福建圍繞筑牢夯實生態文明制度“四梁八柱”,精耕“試驗田”。如今“綠色發展”正快速從理念走進現實。
多年來,福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,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,34項已形成改革成果,其中11項在省內復制推廣。而且,一套內容豐富的改革舉措福建以走在全年前列。如:廈門垃圾分類試點、環境權益交易、碳交易市場建設、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、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。
另外,在環境污染治理各個細分領域,福建均有嚴格的整治舉措。最嚴格的環境執法監管、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,可以說,生態高品質、高顏值是福建當前及未來的代名詞。
而生態的“高顏值”離不開綠色植被的襯托!2017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》顯示,2017年,全國有11個省(區、市)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均達80以上,福建植被生態質量指數上升最快,位居全國第一。
新時代背景下,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?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?如何更好地做到生態“加減乘除法”?福建仍在不斷探索中前進。
在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,福建省委、省政府提出要求,要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,深入實施生態省建設戰略,將推動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條例,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。同時做好“生態+”文章,著力打造“清新福建”,不斷鞏固發展永續優勢。
通過布局“生態省”戰略藍圖,新時期,福建將從“加減乘除”綜合施策。綜合來看,即做好生態保護“加”法、節能減排“減”法、產業轉型“乘”法和環境風險“除”法。
具體而言,福建堅定不移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在攻堅藍天保衛戰中,持續攻堅臭氧污染;在水污染防治上,進一步完善河長制、落實湖長制,推進主要流域治理,消滅牛奶溪;為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深入落實“土十條”重點任務,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,深入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。
另外,福建聚焦農村環境整治問題。根據相關媒體消息,省財政廳已提前下達2018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5743萬元,專項用于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等方面的建設。
在節能減排和綠色產業升級方面,福建堅持綠色發展,擰緊“環保閥門”。如:推進綠色技術創新,壯大節能環保、清潔生產、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,提高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費比重;倡導綠色出行,引導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向綠色、低碳轉變。
綠色是福建最亮的底色,生態是其最大的特色。逐綠前行,福建踏上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,既要守護青山長青、綠水長綠、空氣長凈,也要實現產業、經濟的高速增長,“生態美、產業強、百姓富”將是發展的最終要義。
地址:山東諸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場站路2517號
電話:0536-6586877 傳真:0536-6586877
© Copyright 2018 - 2022 山東中科盛清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備案號:魯ICP備18005323號
13375363036
掃一掃,瀏覽手機站